您好,山东立润蔬菜温室大棚生产厂家欢迎您!

华丽转型!青岛六旬农民当创客 年进8万元

来源:www.scwsdp.cn | 发布时间:2018/10/26 10:05:13
    这个正月,土生土长的即墨大信人孙允堂几乎一天没得闲。3月3日,62岁的孙允堂在青岛华盛太阳能农庄给企业餐厅配完菜后,就背着手在挂着“孙大爷的菜园”牌子的大棚里溜达——最近,这个菜园升级配备上了以色列先进的水肥一体化和无土栽培技术。“管理起来更省劲了,按一下按钮,水肥定时定量输送,我主要检查大棚里蔬菜的‘健康状况’就行了。”孙允堂转悠了一圈没发现什么问题,就笑眯眯地走出大棚——他身后几个字特别显眼:农民创客。

    这个大棚用上了以色列水肥一体化和无土栽培技术。

    “像我这样的年纪和‘创客’联系在一起,是不是有些不搭调?”孙允堂看着记者盯着这几个字看,呵呵一笑,“我还真是名正言顺的‘农民创客’呐!”

    孙允堂讲了他的创业故事。“2010年,我将3.6亩土地流转给昌盛日电,第二年,就到这个公司的太阳能农庄打工,成为一名农业工人,负责蔬菜大棚的日常管理。”孙允堂说,“我是一个地道的农民,靠种地吃饭,过去辛苦一年大概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,到农庄打工后,一年收入涨到了3万多元,哪能想到,又当上了现在流行的‘创客’?”

    2015年,孙允堂得知公司筹建了创业孵化平台。“有上进心、种植技术好,又想多赚钱的农民就可以参与,我盘算了盘算就动了心。没想到还真决定对了!从农民转到农民工人,又转到‘创客’,年收入也跟着蹭蹭地涨!”孙允堂简单算了一笔账,“这个光伏科技农业大棚阴面棚一茬栽培8000个菌棒,一年可以四茬,32000个菌棒,产量可以6.5万斤,产值19.5万,扣除菌棒、人工、管理后净利5万,加上阳面棚的蔬菜收入,大约得有8万元呢!”

    那么,孙允堂与昌盛日电是怎样一种合作模式? 原来,孙允堂的种植方式已经跳出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盲目性,而是根据昌盛日电提供的订单种植各种农产品,并严格按照公司的质量追溯体系进行农业生产和经营。公司统一管控种子、肥料和用药,提供种植技术和管理指导。

    “我们按照略高于市场均价的方式来回购孙大爷的蔬菜,解决了农产品滞销的后顾之忧。这种模式同时赋予了孙大爷一定的风险责任,由孙大爷承担田间作业、生产用工管理和费用管控等责任,这样,孙大爷和公司形成了利益共同体,风险共担,利益共享,如果管理得好,就可以获得稳定且超额的收益。从公司角度看,比原来也节省了大量的隐性成本。”昌盛日电创业孵化平台创业导师王海玉说。

    当然,一位六旬农民转型为“创客”这么顺利,需要“背靠大树”。

    “‘大树’就是昌盛日电。”孙允堂说起昌盛日电喋喋不休,具体到光伏农业科技大棚,更是翘起大拇指一个劲儿点赞:“在过去,守着几亩地闷头种地,哪听说过这些农业设施、种植技术、管理方式?就说我这个光伏农业科技大棚吧,分为阴阳两面,阳面种植彩椒等蔬菜,阴面的架子上栽培的是香菇,棚顶上覆盖着太阳能光伏发电板。发电板产生的电力可以用于大棚日常的照明、温控和灌溉,剩余电量直接进入国家电网。而且,这个大棚还升级为以色列水肥一体化灌溉和无土栽培技术,更省人工,一两个人就可以管一个大棚……”

    阴阳棚。

    王海玉进一步印证了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的“不一样”:“这种光伏阴阳大棚的棚顶可以发电,棚内可以发展现代有机农业,既能提高传统日光温室的土地利用率,又能解决传统发电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。而且,这个棚内形成了一个闭环的循环链:菌棒释放二氧化碳,蔬菜需要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,而其产生的氧气和形成的湿度又反过来可以满足菌类的生长需要,菌棒打碎后可以埋进地里,成为蔬菜的有机肥料……这样,棚顶光伏板发电,棚下创客创业,经济效益大约比同等面积的普通大棚增加4倍,企业和创客可以实现多赢……”

    “从农民收入方面,也不能小瞧光伏农业科技大棚,能产生多种收益!农民将土地流转给企业,然后在我们这个平台上可以上班、可以承包、可以当创客,这样就有了土地流转租金、务工的工资性收入、承包大棚的经营性收入、创业收入。” 王海玉预判说,“如果孙大爷在管理上下功夫,年收入过10万元,完全可以实现。”

    “年收入达到10万元,以前做梦都不敢想啊!”孙允堂说,“自从当了创客,早晨六点多就奔大棚了,心态不一样了,责任大了。”

    十九大报告提出,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这让孙允堂更加振奋:“吃下了定心丸,从心底里感觉饭碗端得稳稳的了,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!”

    今年有什么新目标?孙允堂略一沉思后说道:“抓住这个机会,好好干,不懂的就问昌盛日电的专家。有个好收成,号召大家和我一起来园区当农民创客。”

    据了解,目前,昌盛日电在即墨建起的光伏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已有9000多亩,而且,这些基地正在凸显出多重效益: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、高精尖的科技园区和高成功率的创业园区。其中,在昌盛日电的农业创客平台上,已引进孵化创新创业企业300余家。

    作为创业导师,王海玉对孙允堂干事创业的胆识也是颇为赞赏:“孙大爷是接受新事物比较快的农民,年纪大却敢想敢试,不断转型——第一次转型因为昌盛日电建园区,第二次转型因为昌盛日电的创客平台化。这或许将是中国‘老农人’变身为‘新农人’的一个缩影。”
s